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游戏大全

三国志吧《三国志集解》简体版修订条例备份

好趣网 2022-09-13

第一,应原《志吧集解》主编【擎骥】要求,停止更新和传播《志吧集解》简体版。所以在2019年3月2日关闭百度云盘的共享链接。

第二,原版本最后版本号为20180426。超过这个时间点的任何版本,与我咸鱼无关!

第三,在原版本中贡献心力的朋友,感谢这两年来的支持!

第四三国志英杰传下载,是的,我又挖坑了。我会把在裴注三国志的基础上,把大家的智慧继续集中起来。我相信,会比卢弼的集解看起来更舒服,更多新意,而且没什么废话。

前言:

原三国志吧点校小组发布的《三国志集解》(后简称:志吧集解)自2013年面世以来,迄今已数载,其中以简体字为主,但有错字未纠正、异体字未统一等等问题。

今年我与原主编擎骥沟通,由我来重新修订志吧集解简体版。

我会每隔一段时间在知乎这篇文章及三国志吧里更新,请对“志吧集解”感兴趣的知乎网友记得收藏这篇文章,方便日后查询。

志吧原贴地址:【醒目】三国志吧小组制《三国志集解》再校事宜_三国志吧_百度贴吧

在此感谢参与修订,提供宝贵意见的网友(排名不分先后)。

贴吧ID:Saddam1989、亮统天下、奉命在先、xx2xx23、绿绮绵缘、byanka、唐并儿、成·刚。

日后谁有修订意见的话,可以移步志吧原贴跟帖说明,我会统一处理的。

【修补条例】格式修正说明

全1119处。【范《书·某某传》】→【范书《某某传》】。

全483处。【范《书》】→【范书】。

全89处。【陈《志》】→【陈志】。

全53处。【袁宏《纪》】,全60处【袁《纪》】→【袁纪】。

格式颜色,标点修改,我见而改之,不纳统计。

简体字、繁体字及异体字说明

现简体版志吧集解,并非全是简体字,与注文相涉的繁(异)体字不会改动,此与原版志吧集解相同。如下:

全314处【適】→【适】。

全51处【彊】。有6处非人名、地名时→【强】,余45处为人名、地名时仍作【彊】全19处【隽】→【雋】,后有125处【雋】,涉及人名(如朱儁、王儁等)共71处,均从【儁】,余不变。全223处【脩】,又105处(共328处)作人名时(如杨脩、郭脩等),及与“循”字互讹有注时均不变,其余从【修】。全文有21处“酇”,均改为“酂”。(Saddam1989)全53处“谘”,有2处为卢注并涉及正文,余51处【谘】→【咨】。(Saddam1989)全文有3处“刼”,均改为“劫”。(Saddam1989)全文有7处“歴”,均改为“历”。(Saddam1989)

部分异体字修正为简体正字。如下:

全241处。【卽】→【即】。全156处。【淸】→【清】。全108处。【闇】→【暗】。全93处。【旣】→【既】。全91处。【紘】→【纮】。(Saddam1989)全74处。【靑】→【青】。全15处。【強】→【强】。全14处【皐】→【皋】。(Saddam1989)全12处【愼】→【慎】。(Saddam1989)全6处【剏】→【创】。(Saddam1989)全5处【敎】→【教】。全5处【槪】→【概】。(Saddam1989)全4处【舡】→【船】。(Saddam1989)全3处【翫】→【玩】。(Saddam1989)全5处【讌】,加注【讌通宴。】全1处【遶】→【绕】。(Saddam1989)

原简体版志吧集解中出现的单独、与注文无涉的繁体字,可改简体。如下:

304页(Saddam1989)。【熲,毛本作“颖”,误】→【颎,毛本作“颖”,误】

个别特殊繁体、简体转换如下:

全2处【谢钟英】,全13处【谢锺英】,全332处【谢鍾英】,全56处【鍾英】,简体版统一为【谢锺英】或【锺英】,共403处。全131处【皓】,全628处【晧】,简体版统一为【皓】。全26处【眞】→【真】。全55处【羣】→【群】.全32处【惪】→【悳】,全47处【悳】,做人名时5处(典韦传1处,庞悳传4处,王昶传2处)【德】→【悳】。全8处【覩】,99处【睹】,卢本《武帝纪》均作【覩】,自《文帝纪》后均作【睹】,故均改为【睹】。(Saddam1989)全5处【讌】,加注【“讌”通“宴”。】。全4处【鉅】→【钜】,繁体版回改。全4处【鐘】,全25处【锺】→【钟】,繁体版据义回改。全30处【閤】,286处【阁】,此30处或涉注文,或本应作【閤】,余意未明,存疑。全12处【駮】,103处【驳】,或涉注文,存疑。

国学网及校录错字

本节错字为:从国学网上复制下来的陈志及裴注原文中的错字,及原《志吧集解》中校录时的错字。

27页(Saddam1989)。【《水经·颖水注》】→【《水经·颍水注》】29页(Saddam1989)。【小黄门,六百门】→【小黄门,六百石】76页(唐并儿)。【当时俗尚犹有式闾之遣风焉】→【当时俗尚犹有式闾之遗风焉】117页(咸鱼)。【奏人不敢东向】→【秦人不敢东向】317页(咸鱼)。【击破河南尹朱雋俊于中牟】→【击破河南尹朱儁于中牟】506页(咸鱼)。【孙宝硕】→【孙宾硕】520页(咸鱼)。【北海傅玄】→【北地傅玄】573页(咸鱼)。【山阳公载纪】→【山阳公载记】589页(咸鱼)。【舍内大驾,白普】→【舍内大惊,白普】655页(咸鱼)。【拜陷陈都尉】→【拜陷阵都尉】719页(咸鱼)。【奉叔公朗陵哀侯玉后】→【奉叔父朗陵哀侯玉后】814页(亮统天下)。【冯本“真”坐“贞”】→【冯本“真”作“贞”】1212页(Saddam1989)。【殷孔林】→【殷孔休】1215页(Saddam1989)。【浚至太常】→【濬至太常】1383页(绿绮绵缘)。【虏翻称泽曰】→【虞翻称泽曰】1469页(Saddam1989)。【财狼窥望】→【豺狼窥望】1497页(绿绮绵缘)。【拣起精健为兵】→【拣其精健为兵】1497页(绿绮绵缘)。【鄱阳民尤突收曹公印绶】→【鄱阳民尤突受曹公印绶】1503页(咸鱼)。【谈着美之】→【谈者美之】全5处【於夫罗】→【于夫罗】全4处【郭泛】→【郭汜】全3处【廿二史答记】→【廿二史札记】全3处(379页、399页、1323页)【杨州】→【扬州】

卢书统一用字及避讳回改

清人讳“弘”,卢弼将“弘”改“宏”,故原文中有23处地名“宏农”回改为“弘农”。

某两字虽有互通之意,然卢书用字不一,前有有失。现统一如下。

“践阼”与“践祚”互通,各本不一。卢书中陈志、裴注均为“践阼”(仅一处为“践祚”,原志吧集解250页。),卢注文则多为“践阼”,另有16处作“践祚”,现将此17处“践祚”改为“践阼”。“太”与“泰”互通。卢书中“郑太”与“郑泰”并存,全11处【郑太】→【郑泰】。全文有223处“梁章钜”,21处“梁章巨”,统一为“梁章钜”。(Saddam1989)全文有49处“奈何”,4处“柰何”,1处“柰”,统一为“奈何”。(Saddam1989)全文有19出“吴增仅”,98处“吴增僅”,统一为“吴增仅”。(咸鱼)全文有22处“孔颖达”,2处“孔颕达”,统一为“孔颖达”。(Saddam1989)全文有38处“衜”,10处“衟”,统一为“衜”。(咸鱼)全文有1处“姙”,改为“妊”。(Saddam1989)

卢书错、漏字

本节错字为卢弼《三国志集解》中原本错字,在原志吧集解中,校录出共316处,以“误字[正字]”的形式出现。共有311处径改之,另4处以【原讹“某某”】为注,1处见原注文。

另有32页“令间谍问之”,卢书作“令闲牒问之”,原志吧集解已校。

其余为新发现的错、漏字。

41页(咸鱼)。【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皐】→【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成皋】48页(Saddam1989)。【郭班《世语》】→【郭颁《世语》】105页(咸鱼)。【《文纪》延康元年注引《魏书》:故少府谢涣、万潜。】→【《文纪》延康元年注引《魏书》:故少府谢奂、万潜。】198页(咸鱼)。【燕礼,大夫以上皆升堂】→【讌礼,大夫以上皆升堂】1013页(Saddam1989)。【先主求和于吕布,布∧其妻子。】→【先主求和于吕布,布还其妻子。】1052页(咸鱼)。【群鸟堕于江水】→【群乌堕于江水】1226页(咸鱼)。【初平三年,术使坚征荆州,击刘表。∧遣黄祖逆于樊、邓之间。】→【初平三年,术使坚征荆州,击刘表。表遣黄祖逆于樊、邓之间。】1235页(Saddam1989)。【《郡国志》:扬州广陵郡海西。】→【《郡国志》:徐州广陵郡海西。】1470页(亮统天下)。【胡脩、傅方降羽事,见《晋书·文帝纪》。】→【胡脩、傅方降羽事,见《晋书·宣帝纪》。】1531页(galacticex)【超字子并,河间郑人,留侯良之后。】→【超字子并,河间鄚人,留侯良之后。】【志吧集解增注】

全文有“森林守望者”注文两条,前缀“森林”;

“没完没了的咸鱼”注文?条,前缀“咸鱼”;

其余注文均为擎骥,未计数,直接引吴金华、赵幼文等人意见,及标注字号者本名等事,无前缀;擎骥引他人之论而言之,及陈述己论,前缀“擎骥”。(原版有若干“骥案”均改之。)

大部分注文是我个人原创,其余注文来源于热心网友的经验、指教。

补缺拾遗40页。【众有五千人。】:◎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四六引《魏武军策令》:孤先在襄邑,有起兵意,与工师共作卑手刀。时北海孙宾硕来候孤,讥孤曰:“当慕其大者,乃与工师共作刀耶?”孤答曰:“能小复能大,何害!”51页。【天子拜太祖兖州牧】:◎《太平御览》卷九六九:魏武帝为兖州牧上书曰:山阳郡有美梨,谨上甘梨二箱。◎又卷九七一:魏武帝为兖州牧上书曰:谨上椑、枣二箱。74页。【承走入海岛】:◎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十四引《齐地记》:崂山东北五里入海有管彦岛,是黄巾贼帅管承后也。118页。【与少府耿纪、司直韦晃等反】:◎范书《耿霸传》:后曹操诛耿氏,唯援孙弘存焉。184页(明夷)。【文帝即放弓箭,以此深奇之,而树立之意定。】:◎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三一引《魏末传》:初,帝以母废,未立为嗣。文帝与俱猎,见子母鹿,文帝弯弓射其母,令帝复射其子。帝置弓泣曰:“陛下已杀其母,臣不忍杀其子。”帝曰:“汝语动人心。”遂定为嗣也。249页。【保林】:◎汉代宫中女官名。魏晋以下为东宫女官。◎《汉书·外戚传上》:无涓、共和、娱灵、保林、良使、夜者皆视百石。○颜师古注:保,安也。保林,言其可安众如林也。◎《资治通鉴·晋惠帝元康九年》:杀太子母 谢淑媛及虨母保林蒋俊。

○胡三省注:保林,良娣,汉六宫十四等之数,魏晋以下为东宫女官品秩。314页。【太尉张颢】:◎范书《灵帝纪》:(光和元年三月)太常常山张颢为太尉。○李贤注:颢字智明。○引《搜神记》曰:颢为梁相,新雨后,有鹊飞翔近地,令人擿之,墯地化为圆石,颢命椎破,得一金印,文曰“忠孝侯印”。319页。【越骑校尉王颀】:袁纪卷二十七作“王顺”。326页。【建安二年,遣谒者仆射裴茂率关西诸将诛傕,夷三族】:◎范书《董卓传》“关西诸将”后有“段煨等”。“夷三族”后有“以段煨为安南将军,封閺乡侯”。◎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六三引《典略》曰:李催移保黄白城,梁兴〖原讹“梁与”。〗、张横等破之,送其首。初,傕兄子循及利等侍上无礼,及傕头到,有诏高悬之。398页(明夷)。【郡守张磐】:◎《太平御览》卷九六六引谢承《书》:丹阳张磐,字子石,为庐江太守。寻阳令常饷一奁甘,其小男年七岁,就取一枚。磐夺取,付还。卒以两枚与之,磐夺儿甘,鞭卒曰:“何故行赂于吾子!”415页。【跪拜首过,符水咒说以疗病。】:◎胡三省曰:首过,今道家所施符水,祖张道陵,盖同此术也。508页。【辟原署东阁祭酒。】:范书《班固传》:永平初,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,开东阁,延英雄;《闵仲叔》亦有“开东阁,延贤俊”;《周磐传》附《蔡顺传》:太守韩崇召(蔡顺)为东阁祭酒。

由此可知:置东阁纳贤始于永平初(58年),太守亦可置东阁祭酒。672页。【旅力】:章惠康曰:同“膂力”三国志英杰传下载,即体力、筋力之意。795页。【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,时年四十六。】: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五六引《豫章记》曰:许子将墓在郡南四里。昔子将以中国大乱,远来渡江,随刘繇而卒,藏于昌门里。于时汉兴平二年也。吴天纪中,太守吴兴沈季白日于厅事上坐,忽然如梦,见一人,着黄单衣、黄巾,称“汝南平舆许子将求改葬”,因忽不见。即求其丧,不知处所。遂招魂葬之,命文学施遐为招魂文。872页。【年尚幼,勇力绝人】:《太平御览》卷二七五引干宝《晋纪》曰:文淑,字次骞,小名鸯,有武力筹策。杨休、胡烈为虏所害,武帝西忧,遣淑出征,所向摧靡,秦凉遂平,名震天下。为东夷校尉,姿器膂力,万人之雄。1530页。【《太平御览·经史图书纲目》有吴轨《占候风气秘诀》,盖即此书,而误“范”为“轨”。】: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引吴范《占候风气秘诀》曰:有青云,如雉兔临城,营军散走。1309页。【鬼目菜】:◎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引荣氏注曰:鬼目菜,形似鱼,守之草,常有气,如龙虎蛇鱼之状。1313页。【明日当发,其夜众悉逃走。】:◎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四六引王濬表曰:孙皓出案行石头,还,左右兵皆跳刀大呼,云:“要当为国家一死战决之胜。魏帝尚以千人定天下,况今有数万众,自足办事。”皓意大喜,便开库藏尽出金宝以赐予之。小人无状,得便持走。

互文释疑37页。【芬等遂败】:《通鉴》以此为中平五年六月事。38页。【中平中,与荀爽、郑玄俱以博士征,不至,卒于家】:按袁纪,灵帝诏征博士事时为中平五年九月。38页。【征太祖为典军校尉】:凉州边韩之乱始于中平元年,而曹操拜典军校尉为五年事,故灵帝设西园军意欲西征;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十二月作令曰“欲为国家讨贼立功,欲望封侯,作征西将军”亦为佐证。38页。【会灵帝崩】:按范书《灵帝纪》,灵帝驾崩于中平六年四月。39页。【卓未至而进见杀】:按范书《何进传》,何进遇害于本年八月二十五日,董卓于八月二十八日迎驾。39页。【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】:按范书《献帝纪》,献帝于九月一日登基。46页。【傕等擅朝政】:按范书《献帝纪》及袁纪,六月一日,李傕等人攻入长安。48页。【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,自称天子。】:按范书《献帝纪》,阙宣起事时为六月。56页,408页,446页。【俛仰求出】:“俛”同“俯”。62页。【依沙塠为屯】:“塠”通“堆”。299页。【后蚤丧兄弟】:“蚤”古通“早”。299页。【以从兄表继永后】:卢弼解有误,详见《鲍勋传》。310页。【不知孚为琼之别名,为别有伍孚也?盖未详之。】:伍琼与伍孚身死事迥异,当是两人。

谢承《书》所言刺董事另见《荀攸传》。328页。【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】:大将军何进也。328页。【绍生而父死,二公爱之】:父为袁成,二公为袁逢、袁隗。388页。【与胡相攻击五六年】:张纯之乱起于中平四年,灭于六年,何来五六年哉!此处时间错乱,难以厘清。399页。【会徐州黄巾起,以谦为徐州剌史,击黄巾,破走之】:◎范书《灵帝纪》:中平五年十月,青、徐州黄巾复起。○陶谦击黄巾事另见《臧霸传》、《朱治传》。399页。【迁安东将军、徐州牧】:按袁纪,陶谦进贡事为初平四年初事。时朱儁已入朝。413页。【金城麴胜袭杀祖厉长刘雋】:殿本作“雋”。校者添“亻”在旁,当以名“儁”为正。427页。【太祖平黄巾】:豫州黄巾也。491页。【袁宏《汉纪》】:当为《后汉纪》。494页。【遭天下乱,避难交州。司徒辟】:司徒赵温也。540页。【太子郭夫人弟】:◎《后妃传》郭后早丧兄弟,以从兄表嗣父永事在黄初年,此郭后弟事在建安年,互不相触。可推此弟卒于黄初,又绝子嗣,故以表继之,可也。又按《后妃传》引《魏书》所言,郭后有弟都、成二人,此当为其一。540页。【密敕中尉奏免勋官】:时中尉为杨儁或徐奕。547页。【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】:按袁紀,钟繇拜司隶校尉时为建安四年十二月。

715页。【幹母】:即王昭仪。1013页。【汉末徐州牧徙治下邳】:陶谦治郯,自刘备改治下邳,后吕布、车胄亦同。1062页。【偪兵势耳】(Saddam1989):“偪”通“逼”。1227页。【拒雒九十里】:“拒”通“距”。1229页。【以距术】:“距”通“拒”。1300页。【又得国中降人】:殿本注亦乙作“中国”。1430页。【权历位上将】:权统事时,曹操表其为“讨虏将军”,赤壁之后,刘备表其为“车骑将军”,灭关羽后,曹操又表其为“骠骑将军”。1274页。【自蜀还者,咸言欲背盟与魏交通,多作舟船】:“多作舟船”事见《蒋琬传》。1557页。【沈钦韩曰:○《燕礼》:】:“燕”通“宴”。

考证33页。【其叔父数言之于嵩】:曹腾乃阉人,养子曹嵩为嗣,此曹操叔父疑为另一养子?或当作“从叔父”?47页。【术使将刘详屯匡亭】:此“刘详”疑为刘巴之父“刘祥”,事见《刘巴传》裴注引《零陵先贤传》。50页。【为其县人李进所破】:◎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六十引《英雄记》:李叔节与弟进先共在乘氏城中,吕布诣乘氏城下。叔节从城中出诣布,进先不肯出。为叔节杀数头肥牛,提数十石酒,作万枚胡饼,先持劳客。◎咸鱼:按此,可推李叔节即李典从父李乾,李进后脱“先”字。51页。【天子拜太祖兖州牧】:卢说有误。时天子蒙难在外,十月五日至弘农华阴,李傕自长安追及,天子蒙难,安有拜牧事?故疑此事时间有误。按《董昭传》、《钟繇传》及裴注引《世语》,王必纳贡时,李郭亦在长安,故曹操拜兖州牧事非王必纳贡时事。另按《艺文类聚》卷51引献帝诏,可知建安元年六月,曹操领兖州牧时已拜镇东将军,并袭爵费亭侯。311页。【边章、韩约有书来】:按范书《董卓传》,中平三年冬,韩遂杀边章、北宫伯玉、李文侯。故初平元年董卓议迁都时,边章已卒。疑“边章”衍。334页。【然则隗等之死,范书所载年月不误。】:范书《袁绍传》载袁绍答献帝文曰“会故冀州牧韩馥怀挟逆谋,欲专权势,绝臣军粮,不得踵系,至使猾虏肆毒,害及一门,尊卑大小,同日并戮。

”此文亦可证隗等死于二年,然范书本传及《献帝纪》均作元年,莫衷一是。341页。【但未必非引王沈《魏书》也。】:李善注引文乃《武帝纪》裴注引《曹瞒传》文,概作《魏志》尚以情通,袁本《文选》作《魏书》为误也。361页。【为表北藩】:《献帝春秋》与陈志及范书《刘表传》多有出入,两传皆言张济攻穰城而死,后表使张绣屯宛。故前一“襄阳”当为“穰”,后一“襄阳”当为“宛”。389页。【未知是否“典”、“谟”二字之误。】:【◎吴金华曰:卫尉赵典卒于汉灵帝建宁元年,刘虞于灵帝中平六年夏四月拜太尉,距典之卒已二十二载,故“赵谟”决非“赵典”之误。然考汉末三公,卫尉赵谟者史无其人,但有光禄勋赵谦以汉献帝初平元年二月代黄琬为太尉,讨白波军有功,封郫侯,进司徒,初平三年卒;其弟太常赵温初平四年十月拜司空,同年十二月迁为卫尉,兴平元年十月又以卫尉为司徒,今就史事论之,“卫尉赵谟”似为“卫尉赵温”之误。】【咸鱼:吴说赵温,亦难契合。《礼仪志中》刘昭注引蔡质录灵帝册立宋皇后文有尚书“臣谟”,疑即此赵谟。】480页。【然则范书反可废邪?】:此越骑校尉“伍琼”乃“伍孚”之误,事另详见《董卓传》裴注引谢承《书》。508页。

【还住昌国】【弼按:《武纪》“建安十二年九月,公引兵自柳城还。十一月,至易水。十三年正月,还邺”,似无道经昌国之理,“昌国”或为“昌平”之误,昌平为由辽东还邺必经之道也。】:“曹操伐三郡单于”事当为建安五年八月事,十月还邺。详见《武帝纪》。卢弼误为建安十二年北伐至柳城事。520页。【到二十五年】:曹操破汉中,并徙民为建安二十年事,“五”字衍。540页。【太祖时在谯】:按《武帝纪》,曹操生平最后至谯时为建安二十一年十一月至年末,曹丕立为太子为二十二年十月事,二十三年七月曹操复西征刘备。若事为真,“谯”改“长安”可也。542页。【太守郝光素敬信芝】:按范书《章帝八王列传》,济南国至魏禅代方废,此“太守”当为“国相”。585页。【会魏郡太守栗攀为兵所害】:《袁绍传》裴注引《英雄记》作“栗成”。585页。【遣使诣河东】:按《武帝纪》,为二月事,曹操拜建德将军。585页。【袭父爵费亭侯】:按《武帝纪》,为六月事。七月献帝方至雒阳,故此时还而未至。586页。【良死后,进围邺城】:颜良亡于建安五年,曹操初围邺城为七年事,两不相涉。袁绍七年卒,故疑“良”当为“绍”。590页。【辟晔为司空仓曹掾】:曹操任司空时未尝至扬州,建安十四年方至,时任丞相。

故“司空”当为“丞相”。611页。【卿与吾亡儿同岁】:司马朗生年考作两说,为171年或175年,详见后注。据《太平御览》约初平二年,董卓有孙年七岁,则可推其孙生于中平二年。若董卓亡儿与司马朗同岁,取171年说,至中平二年则止十五岁。故两人同岁说,难以契合。姚说是。612页。【潘眉曰:太祖以建安元年拜司空,辟朗为司空掾,朗时年二十二。至建安二十二年卒,止有四十三岁,传误。】:潘只取“朗为司空掾,时年二十二”,殊不知此与“遇疾卒,时年四十七”均为孤证。二者取一为正,两相比较,“司马防实27岁于171年生长子朗”较“实31岁于175年生长子朗”为实,故改“朗为司空掾,时年二十六”亦可,况朗不必定为建安元年为司空掾。630页(木土予页)。【逊虑步阐畜力项领,伺视间隙。】:卢注有误,原文作:抗欲追之,而虑阐畜力项领,伺视间隙。654页。【还为军假司马、陷阵都尉。】:另按《于禁传》,于禁讨吕布于濮阳前亦任“陷阵都尉”,安有两人同军职乎?乐进、于禁必有一误,或有脱文。659页。【置酒送郃,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威】:当作“武卫”,武卫中郎将见《许褚传》。679页。【按:《魏略》言为刺史在流寓荆州之前,与范书《岐传》异。

】:先为豫州,后为青州,可也。880页。【盖骁骑校尉之主簿也。董卓表曹操为骁骑校尉,不就拜,见《武纪》卷首。】:卢弼误,曹操反董之时,表拜奋武将军,荀彧为“奋武司马”可证;按本传,时王允族诛,王凌逃亡,长安朝廷安有拔逃犯为官之理?按曹仁、曹彰传,可知建安十六年曹仁领骁骑将军,二十三年,曹彰亦领此军职。以王凌为曹仁主簿较妥。1110页。【便与袁沛】:即袁忠,曾任沛相。1127页。【而渡辽儿果断蔡园】:咸鱼:卢弼从局本作“蔡园”,殿本、百衲本作“蔡围”,亦误。当从范书作“葵园”。1219页。【三月甲子】:○按《皇甫嵩传》可知张角原定于三月庚戌日(5日)起事,后因弟子济南唐周〖袁纪为“济阴人唐客”。〗告发,故提前起事。○再按范书《灵帝纪》可知张角起事于二月;○此“三月甲子(19日)”与原定之日不符,又后文“一旦俱发”亦可证为误。1242页。【遣使者刘琬加锡命】:此刘琬疑为东海懿王刘袛之子,初平四年,封汶阳侯,拜平原相,见范书《光武十王列传》。1278页。【是岁,神人授书】:神人疑为王表,见后文。1345页。【“守长”二字疑误。】:《黄盖传》曰“辄用盖为守长”,当为县令、县长之意。1345页。

【钱仪吉曰:魏、晋以来,刺史、郡守,父死子代,往往有之。此正以九岁领郡,故史异之而著其年。若十九岁,则文义为赘。】:父死子代有之,然九岁之子领郡事同时闻所未闻。钱说有失。1431页。【授兵一千人】:百衲本作“二千人”,局本、殿本作“一千人”。1445页。【傍听锺鼓侃然之乐】:“锺鼓”当作“鐘鼓”。1429页。【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】:按袁纪,初平四年徐州刺史陶谦拜州牧,而四年时孙坚已卒,故此时陶谦当为徐州刺史。1508页。【始兴太守羊衟与太常滕胤书曰】:始兴郡于孙皓甘露元年十一月,分桂阳郡南始设,时滕胤已卒数年,故“始兴”有误,可推为“桂阳”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好趣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